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電視】日美劇辦案大不同


犯罪心理


剛剛寫完 BOSS 心得,想一想覺得日美劇的確在犯罪偵辦上有很不同的風格發揮以及處理方式。想說趁還記得雨又下得很大睡不著,就來寫一寫好了。


整體說來,日美劇犯罪偵辦類型最根本的差異在於,日劇比較有舞台劇的感覺,像是特意表演給觀眾看,經常有制式、固定和誇張化的狀況,此風格極致的表現就是33分偵探;而美劇則有牆上蒼蠅的感覺,所謂牆上蒼蠅就是指完全的旁觀,就像鏡頭不存在或是偷窺一般。



33分偵探


日劇舞台感強烈的特質,也正是為什麼寶塚出身的女藝人如天海佑希黑木瞳發展都非常好,因為舞台上和鏡頭下的世界風格一致,他們很快就能夠發揮出強烈的戲劇性。


比較起來,美劇的戲劇性就不是用主角群們去鋪陳,而是以事件為主。美劇有分所謂的「主線劇情(sub-plot)」和「單元劇情(plot)」兩種,以CSI為例,前者就是老葛x莎拉,後者就是某一集的謀殺案。主角們的背景可以作為導火線,但最終觀眾焦點的中心還是在「事件」,而非「人物」。


比如說犯罪心理S1E22和S2E01串連起來的特別篇,雖然犯人玩弄了所有探員的背景:騷擾Reid的母親、寄蝴蝶給JJ、寄頭到老頭的林中小屋、駭了Penelope的OLG等等...但最終是以事件作為焦點,不是任何一個人物。


另外一個造成焦點不同的因素我想是篇幅。美劇動輒20-25集,一季是以年為單位在計算,而日劇一季的長度大約8-12,是真的一季,一年的四分之一
。在美國人好整以暇地鋪各個角色的梗,思量著誰表現不好就換掉的時候,日本人已經旋風似地演完了...orz...


日劇只有人家一半不到的篇幅,人物梗當然要趕快鋪出來,根本就沒有時間想換角的事就 END,除非下一季呼聲很高,原演員又有不能演的理由,不然是不會換角的。但一廂美劇卻還有時間看官網留言來回應「好,我們下個月會讓 Reid 演吻戲」這樣,兩者面臨的時間壓力根本是天壤之別。


雖然最近加利略奇娜BOSS這種相對來說有點美式風格的犯罪偵辦劇很多(HERO是純日式不在此列),但是他們基本上還是賣人物各自的cue賣很大,加利略最誇張,完全美少女戰士化,人家數字搜查線的動畫只是輔助解說,在加利略裡卻變成了固定的變身橋段。


而 BOSS 裡的問話技術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被騙供的罪犯末了還要不服氣地罵上一句「平胸」...好吧,姑且不論美劇這樣講會因為政治不正確被罰錢,美國人可不覺得這是幽默。他們的想像裡,只會出現男性嫌犯對女探員態度輕浮,結果被整得很慘還嘻嘻笑這種設計。


另外一個造成美劇和日劇同樣主題完全不像的因素,我覺得是犯人類型。日劇不是非常適合側寫辦案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因為它的犯人根本不是側寫最有利的類型--病態連續殺人犯。美國連續殺人犯都是真的有毛病,但日本連續殺人犯只是心機重而已。



尋骨線索


美劇這類的翹楚應該要算是犯罪心理了,尋骨線索後來有一點跟進的氣勢,加入了側寫員小甜甜博士。這些
心理有創傷導致固定模式(MO)的的連續殺人犯,才是側寫的最大優勢,而日劇到了BOSS還是很老套的用仇殺帶過一切...事實上日本推理的貧乏之處就是老是在報仇



不可能犯罪搜查官--奇娜


不過不管怎麼說,競爭激烈的日劇能夠有一些新氣象也好。倒是不用罔顧自己文化的背景去刻意模仿美劇,有一些新鮮的點吸引觀眾注意也就夠了。日劇編劇能夠認真地參考其他文化的戲劇,又保留日劇應有的骨幹
而不是一味抄襲,同時技巧性地閃躲不擅長的範圍,也真的很厲害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