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Plantronics Backbeat Sense 使用心得

其實我通常是不太愛寫流水帳啦...寫這篇主要是因為發現網路上幾乎都是複製貼上的業配文,所以想說記錄一下自己的使用心得,讓對這隻有興趣的人多一點實際使用的資訊可以參考。

最近發現用了兩三年的 Sony XBA-BT75 平衡電樞藍芽耳機有點接觸不良,左耳要特定角度才有聲音。其實它的充電盒連接處也壞了一陣子,暫時用紙膠帶貼起來敷衍了事就算了,反正還能夠充電。但耳機接觸不良就會讓人聽音樂聽到一半小惱怒,所以打算換一隻耳機。



我自己是覺得通車使用藍芽耳機是必須的(即使音質會打折),不只是便利也是為了安全。長長的線被勾到讓手機飛出去就算了,被夾到可是真的滿危險的。

原本想要繼續買入耳式,因為耳罩式太醜一直不願考慮,但老哥一再推薦耳罩比較不傷耳,我又想到頭髮長了以後每次用掛耳軟線耳機都會拉扯到線,可能正因為這樣所以經年累月拉下來把 XBA-BT75 拉壞惹...想了一個晚上之後,就決定挑一個耳罩式的藍芽耳機。

音質部分,我想只要是有名的牌子加上 APTX (註)應該就不會太差,我自己的手機是 Xperia Z 系列的,也有 APTX 支援,只要手機和耳機雙方都有支援,就可以使用。翻來翻去之後外貌協會地決定買了 Plantronics 的 Backbeat Sense 黑色。

功能性上這隻的優點有幾個:

  1. 可以當有線耳機使用,我在公司的時候就會直接插電腦用,很方便,害我最近上班沒事就會拿起來聽 Spotify。不過對手機插線時聲音稍微偏小,所以對耳機建議盡量還是用藍芽吧。
  2. 拿下來會自動暫停,再也不用自己按暫停了...超棒搭!
  3. 待機時間很長,規格上是寫長達 18 小時,有時候忘記關電源可以不用擔心隔天沒得用。
  4. 疑似可以當藍芽喇叭用。




使用上的感想如下:

  1. 的確不會像入耳式聽久了產生耳道輕微腫脹的感覺,或有臨時性聽力傷害的疑慮。
  2. 抗噪能力當然還是不如入耳式,不過就當 trade-off 也還好。我的高音音頻敏感度似乎比一般人高,疲倦的時候會無法接受聽鋼琴和小提琴,在捷運上特別討厭聽到高頻的聲音(通常是女性、小孩和有情緒的對話)。這隻耳機戴上後還是聽得到鍵盤音的高頻部分,捷運上也還是能稍微聽到一點對話,但要戴著耳機在通車時小睡一下還不難。
  3. APTX 好棒棒啊,這是上一代的藍芽耳機無法比擬的。我之前會買 XBA-BT75 主要是因為買了單一驅動單元的平衡電樞耳機,非常喜歡,所以藍芽才也買平衡電樞,但藍芽壓縮過失真滿多的,加上 SONY 家耳機一向以河蟹聞名,聲音是好聽但細節多少有點遺漏。這支耳機顆粒分明的感覺很舒服,低音彈性也好(我不是熱愛中低音的人,所以其實比較不挑低音強度),聽天女散花的爵士鼓超過癮。
  4. 冬天耳罩式意外的可以有一點保暖的效果,但對喜愛戴帽子的人來說可能會有點麻煩。我自己因為頭很大,帽子都是軟式為多,意外的沒這問題。
  5. 和手機的相容性畢竟還是跟SONY耳機差一點,偶而會有連接不上的問題,但通常手機重開就好了。
  6. 不同音樂需要自己調等化器,不然高音會很悶。
總結來說目前覺得還滿滿意的~~只是原廠收納袋有點大,還在找適合的衣服給他穿。

註:APTX是一種能夠在藍芽環境裡提供具有CD品質音質的壓縮技術,但因為是壓縮/解壓縮的code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電腦)和藍芽裝置(耳機、喇叭)兩邊都必須要支援才能使用。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福爾摩斯先生與心靈詭計


聽說心靈詭計改編電影而且還是甘道夫+萬磁王伊恩麥克連主演,我自然喜孜孜地找了原作先來預習。不意外地,這部同人作品是可與達西先生的難題相提並論的傑作。在心靈詭計中,神探福爾摩斯已經高齡九十三歲,作者以三個事件的跳躍敘述深刻表現,人無論有多高的智能與理性,在面對衰老、死亡跟失去的時候,脆弱總是無法避免,但這份脆弱也正就是人性的證明。雖然讀到後半部令人感到深深地悲傷與無力,老福爾摩斯的情感轉折與表現卻十分真摯有說服力,害我哭了好幾次。

等到電影預告片出來,我迫不及待地點出來看,卻發現其中凱利太太一案做了大幅的修改,於是就更加期待會有什麼不同風貌。看完電影後,忍不住讚嘆 BBC 編劇的功力。在好萊塢一堆幼稚劇本和重拍重開機氾濫的慘境下,能看到這種比原作還要加分的改編劇本,簡直要哭惹~



原作的「心靈詭計 (A Slight Trick of Mind)」之意,其實有很多種詮釋的可能。所謂「詭計」,可以說是案件推理,也可說是回憶,甚至也可說是人性的缺陷(如思慮不周)、感性面與脆弱。書中的福爾摩斯英明一世,到老年卻孑然一身,即使是自尊極高的他,也不得不面對自己到頭來身心都還是有脆弱的一面。周遭人一一過世,就連從不迷信的他也不得不以冥想的方式來自我療癒。

比起原作來說,電影就輕鬆許多,在保留故事基調和敘述方式的原則下,悄悄地將主題置換成比較適合電影的內容。「福爾摩斯先生」這部電影,顧名思義,就是可愛傲嬌福爾摩斯老先生與伙伴們的冒險故事。 

(以下會有劇透!先埋一下防雷聲明以求自保。 XD)


冥想自我治癒的福爾摩斯老先生在電影版裡可能有點突兀

兩個版本最大的差異點,當然就是管家的兒子羅傑最後的生死。原作的最後,羅傑為了保護福爾摩斯的蜂巢而被胡蜂螫死,用意在於為福爾摩斯孤獨終老的結局畫下一個完整的句點(害我差點都以為原作最後老福也要升天了...)。儘管曾經身為受人崇拜的大神探,老年的福爾摩斯也只能如凡人一般看著身邊的人遠去離世:一生的伙伴華生再婚之後兩人多年沒聯絡,偶而見面竟然話不投機;唯一個哥哥死後只捎了張便條給他,連葬禮都不辦。但這些至親早在生前就已經和他漸行漸遠,即使感受到情感的脆弱,高傲的福爾摩斯也會用慣常使用的理性阻止自己悲傷,但小男孩羅傑的死卻擊垮了他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被管家太太指控自私無情時,老福爾摩斯最後終於流著淚跪下,承認自己真心疼愛小男孩,並且為他的死感到悲傷。


管家的兒子羅傑是故事中的關鍵人物

電影版則沒有這麼做,雖然保留了老福下跪哭泣的畫面,但最後把小男孩救回來,並且讓福爾摩斯把房產留給了管家母子,皆大歡喜。這個改動雖然破壞了原作鋪陳的人性脆弱面,但也讓整個故事更適合電影表現。電影在觀賞的時候,不像小說有很多時間讓讀者自己思考和醞釀情緒,如果保留小男孩死亡的結局,張力反而會比原作弱得許多。而老福高傲外表之下的脆弱,在電影的劇情中則另外用了一些如暈倒、記不著名字等等細節,以有形的方式來取代原作中的老福內心獨白。(我看到預告片的時候就有猜到,羅傑可能在電影版裡不會死,看到他活過來的時候真的是超高興的。 XD)


另外一個改很大的地方是凱利太太案。在原作中這個案件其實超級平淡,凱利太太在電影裡那些故弄玄虛的手法,買毒藥棺材之類的,一概沒有。福爾摩斯和凱利太太唯一的接觸只有喬裝成一個不起眼的男人,和凱利太太搭訕、幫她看手相,間接鼓勵她而已。書中幾次暗示著福爾摩斯對凱利太太有超乎專業的興趣,但因為身為偵探的自傲與理性,他即使內心波濤洶湧也絕對不會出手。事後知道凱利太太自殺的時候,福爾摩斯內心即便充滿二次失去愛慕對象的鬱悶,也不曾後悔過自己的行動。


凱利太太在電影版中的形象比小說鮮活許多

電影版則對此案加油添醋了一番,凱利太太不再只是一個哭泣的人形看板,而是能夠與福爾摩斯鬥智的聰慧女性,除了佈局將自殺偽裝成殺人未遂以外,甚至主動表示對老福的興趣。天曉得如果當時福爾摩斯握住凱利太太的手,他們兩人的命運會有多麼地不同的發展?這個可能性不但合理說明福爾摩斯的隱居理由,表現出他高傲理性的外表下也有脆弱的一面,也了給觀眾無限的遐想空間,是在原作上加分的改動。另外,電影中的華生「拯救」了一蹶不振的福爾摩斯,聽取老福自白後把他在凱利案中寫成英雄來安慰他,還改編成電影。這個改動也添增了福爾摩斯進戲院看福爾摩斯的趣味。電影中的電影裡的德國女士還是同一個演員扮演的呢。


最後一個比較明顯的改點是梅田先生一線。原作當中,福爾摩斯為了取得一種他認為可以延年益壽的日本種山椒,而受日本筆友梅田的邀請遠赴日本,兩人一起搭火車到廣島尋找山椒。旅途中,福爾摩斯意識到梅田對於山椒其實並沒有興趣,只是想要知道在英國失蹤的父親,當年聽從了福爾摩斯什麼建議,才決定跟家裡斷絕往來。福爾摩斯壓根不記得有這號人物,但想了一陣子之後,決定捏造一番安慰梅田的說法,以國家機密不得洩漏所以不能討論的前提下,在深夜裡偷偷摸摸地講給梅田聽,醒來後概不承認。這段劇情在原作中,主要有兩個作用:


電影梅田由真田廣之飾演,設定比小說單純

第一是表現福爾摩斯對於青春的執念。才能與自尊都高人一等的他,面對年老時身體與大腦的衰退,比一般人要更加挫折、更不能安然接受現實,於是極力尋求各種延年益壽的方法。這種心態就跟小說面對「年老」、「脆弱」與「失去」的主題緊扣在一起。日本之旅就象徵著福爾摩斯對於青春的追求,與對年老和脆弱的最後抵抗。

第二則是以編故事安慰梅田的一景,委婉地展示福爾摩斯高傲的外表下也有溫情的一面。儘管這位大神探平日以極度理性的嚴苛角度生活和看待周遭一切,面對梅田幼年被父親拋棄的傷痛和將他當作父親替代品的執念,在床上輾轉反側無法成眠的他,最後背叛了自己「恪守事實」的理念,編造了梅田父親的傳奇冒險故事,但又為此感到不自在,於是以國家機密為由,要求梅田不可討論或與他人提起。這種傲嬌的柔軟感和老福跟小男孩羅傑之間的感情放在一起,是非常連貫的。事後,假裝沒這回事的老福,還能沾沾自喜地跟羅傑說「我只寫事實喔」。

但電影中卻把給梅田的一番謊言改在羅傑恢復後,以信件的方式呈現。這種設計無非是要讓一向恪守事實的福爾摩斯,以他第一次的虛構作品作為救贖,又或者是對大宇宙表達對於羅傑生還的感謝也不一定呢?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陰松林電視劇失敗原因



我一直都有比對影視改編和小說原作的習慣,本季的新劇怪松鎮(Wayward Pines)出來後,看了幾集印象不差,又聽說原作是評價頗佳的三部曲,就找了電子書來看。看到一半聽說影集爛尾,趕緊追完小說進度再回去看影集做比對,果真是改得非常爛...雖然說限於篇幅,刪減很多東西是在所難免,但能把整劇精華全刪掉,然後浪費篇幅在一堆無意義的原創上,某種層次也算是一種厲害?

首先,警長的設定和死法,在影集裡有很大的改動。原作的警長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金髮白人 Alpha Male 形象,讓人很容易跟權力、控制欲、殘忍、濫權等等負面特質做聯想。而影集改成個超市保安一般的黑人,威脅感就薄弱很多。警長在原作的死法,是Pilcher在收編Ethan後把他撇下來餵變異人,並輕描淡寫地說"Because he wants to rule"。這一景很好的從側面描繪了Pilcher草菅人命的自大形象,跟後面的暴行成為很好的呼應。

Pilcher原作裡的鋪陳前後呼應,將他的暴君形象描繪得非常鮮明。從一開始計畫Wayward Pines時隨意綁架人選,並因為妻子不服從而殺死她,到後來自以為是創世神,殺死所有不服從的人,連自己的女兒都不放過,最終因為整個鎮的不服而關閉電網想毀滅一切,一路都非常連貫。一開始說服Ethan為他工作時的假面具,在女兒謀殺案的真相揭露後就整個被剝下來,持續的執迷不悟累積的民怨,讓他最後的流放成為必然的結果,是一個塑造得很成功的悲劇角色。

但不知道為什麼,影集裡卻把他改成一個治癒系的和善老頭,把拯救人類當慈善事業似的,只是最後在巨大的壓力負擔下崩壞了。但這樣的形象,就跟當初強硬綁架人的方式一點都合不起來,完全不知道這樣子洗白的意義在哪裡。orz

Pilcher的女兒Alyssa,整個影集裡都被鬼隱,但其實她的死亡與存在,是整個第二集小說的主軸,甚至要說是三部曲的主軸也不為過。Alyssa是個人見人愛的女孩,在Wayward Pines運行的前幾年,跟Pilcher意見相當不合,但認識Kate還有他們代表的懷舊團體之後,她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也變得快樂。實在可以說,整個第二期Wayward Pines能夠運作長達十一年,Alyssa對懷舊團體的暗中幫助功不可沒。也正是為了保護團體,Alyssa才會自願取代Pam去調查Kate。但不幸的是,最後也是因為這樣才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刑求殺害。而Alyssa的死具有強烈的象徵性,象徵著Pilcher真正的崩壞,以及二期Wayward安穩假象的結束。



再來說到Kate和他的團隊的設定,她的小團體在原作裡根本只是一個互助團體耶,做的事情也就是在山洞裡喝私藏的酒,跳跳舞,聽個爵士樂,分享一下過去的生活而已。結果在影集裡竟然被改成正港的恐怖份子...看完小說我真的超無言,能改得這麼超展開,也算是一種才能嗎?

而Pam的形象,純看影集的人應該都會一頭霧水,前面毛到有美國恐怖故事的感覺,後面卻突然變成聖母?那就是因為原本根本不是這樣啊。原作的Pam是一個徹底的精神變態(Psychopath),對於他人的痛苦非但沒有同理心,而且還不斷幻想折磨他人為樂,一直到死都是如此。年紀上也有很大的差異,原作的Pam才二十幾,面貌體態姣好,熱愛運動,活脫脫是個蛇蠍美人,形象比影集搶眼很多。Again,真不知道影集是怎麼改出一個洗白的中年聖母Pam....

Adam Hassler被刪除的部分,我也覺得超可惜...原本就是因為Adam暗戀Theresa所以陷害Ethan進入Wayward Pines的,但後來聽說Pilcher要帶Theresa走,他就轉念也要加入Wayward Pines的行列,並且要求Pilcher永遠不要放出Ethan,讓他可以和Theresa在新世界裡一起生活。一開始Pilcher的確有答應他,讓他和Theresa一起生活了一年,但後來Hassler出了任務沒再回來,Pilcher就覺得無須遵守這個承諾,而把Ethan回收了。在電網關閉的悲劇時間點,Hassler剛好回到Wayward Pines,救了Theresa也跟Ethan對質。

但不同於陰屍路兩男爭女最後一定要殺死一個,Wayward Pines的人就這麼多了,而且見過外面世界的Hassler是重要的資產,怎麼可能捨棄他?於是Ethan也沒有選擇,必須要和Hassler和平共處。最後Theresa選擇了Ethan,而Hassler和喪夫的Kate湊作了一對。Ethan 望著他們兩個在一起的樣子,內心想著:「這不是什麼失了戀就可以搬到另一個城市眼不見為淨的時代,在這裡,我們就只有彼此了。」

最後一個我覺得很可惜的點,是原作裡被關在實驗室裡的變異人Margaret。她是唯一一個似乎沒有暴力傾向的變異人樣本。Ethan觀察她多次,發現她似乎有靈性,且在同伴被大量殺死之後,她竟然開始拒絕進食,簡直像是在哀悼同伴一般。當時正好Ethan苦惱於糧食只剩下四年的份量,Margaret的行為模式,讓他有了靈感,並作了一個擲杯的動作:把Margaret放走。這個過程中,Margaret就如同他所猜測的,瞭解人類是要放他走所以不會傷害她,因此並沒有攻擊人類,甚至最後回頭給了Ethan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這個令人滿意的測試結果,也加深Ethan對於變異人有進化可能的信心。

於是,整個Wayward僅存的人類們,為了等待變異人能夠進化為具備「人性」的種族,再度進入冬眠艙七千年。七千年後,Ethan張開雙眼,故事就停留在這。我覺得是一個滿好的開放結局,但影集改成Ethan犧牲自己炸掉電梯和滿滿的變異人,兒子Ben三年後醒來發現被洗腦的孩子們推翻了大人的管理,持續將Pilcher尊為上帝...

什麼啊?這是陰森恐怖故事(Wayward Horror Story)嗎?

2015年8月14日 星期五

kobo GLO HD 入手

左為kobo GLO HD,右為kindle voyager

前兩天同事拿出新買的kindle,我們就閱讀器聊了一下天。本來我就有沒事在露天搜尋kobo的詭異習慣,當天又照例查了一下,沒想到剛好有人買了GLO HD用了三個月要脫手,就以滿好的價格收了GLO HD加休眠保護套。

通常我對3C產品都是跑得夠快,視覺效果和手感好,就沒什麼懸念了,但是對電子閱讀器卻有一些奇怪的堅持。

比如說,我很喜歡紅外線觸控,但是前光崛起之後,導光柱量產門檻很高(只要成品歪一點點,觸控就會不準,所以可不是什麼廠都能做)的紅外線觸控被更友善的電容取代,老實說有點難過。

當初紅外線觸控的崛起,就在於電子紙的白度不夠,上面再加一層玻璃會更暗,對比更差,讓閱讀體驗變差。電容觸控需要加上一層玻璃,但紅外線觸控只要在四周加框即可,能夠保留最佳的視覺效果,因此紅外線一時之間炙手可熱,兩大品牌kindle跟kobo都採用了幾年。

但後來有人想出前光這個把戲,改變了遊戲規則。電子紙本來的賣點就是反射式的顯示技術(相對於背光而言),加上沒有液晶透光的特性,當然是不能打背光,但環境光利用率一直卡在44%左右上不去的電子紙,白度不如真正的紙張這點,一直為人所詬病,於是前光就成了他唯一的進化機會。

電子紙前光的作法,就是從顯示屏四周打光出來,利用玻璃的導光線路設計,讓光線均勻的散佈在整個顯示屏上,製造一種比較柔和的背光錯覺。雖然視覺效果像背光,但是這樣的顯示方式其實仍然是反射光源,對人的眼睛刺激還是比背光少很多,大概就等同於在檯燈下看書的程度而已。

只是,前光剛開始崛起的時候,還沒有現在這麼成熟,前幾個世代的前光都很明顯有四邊較亮的問題,高通曾一度大力推動的mirasol顯示技術,也推出過有前光的機種,導光不均的狀況就很慘烈。所以當時我個人是很不認同前光技術的,也因此,三年前換機的時候就硬還是換了一台相同型號的kobo touch(我的第一、二台kobo閱讀器,都是kobo touch)。


左為kobo touch,右為kobo GLO HD 10%前光


但這次入手了GLO HD,發現幾年的經驗下來,前光玻璃導光的均勻度改善很多,已經不見以前四周亮中間暗的奇怪效果。也正因為光線分布均勻,其實只要開著10~20%左右的前光,效果就可跟裸體的電子紙比擬。看來,紅外線於閱讀器市場算是再也沒有出場的機會了(不過還是有大尺寸市場可做啦)。

另外一個我很愛的是休眠保護套!電子閱讀器不但越來越小,框越來越窄,甚至還有空間放hall sensor了呢。kobo touch 的彈簧開關有時候沒拉到底會沒反應,而且搭車的時候都要先關再蓋書皮,其實有點多餘。現在有了休眠保護套,就可以隨手開書了。

不過說來好笑,GLO HD 的銳利度讓我有點不習慣。兩相比較的時候,竟然暗自覺得touch稍微有點暈開的樣子,很像平裝書上印刷有點暈開的效果,特別的親切...XD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ヨネダコウ - 無法觸碰的愛 & Reply





八月漫畫博覽會要來台灣的ヨネダコウ(因為他同人漫畫的筆名之一是ニトロ攻鉄,所以暱稱攻鐵),最近以黑道和SM主題的鳴鳥不飛在BL界走紅。ヨネダコウ的作品大都是黑道人相關的故事,畫風並不特別美,人物走稍微有點頹廢(許多垂垂眼與吊眼)的風格。我沒有那麼愛他的黑道系列,但卻很喜歡他剛出道時描寫職場人的BL故事。其中最喜歡的就是去年真人化的「無法觸碰的愛(どうしても触れたくない)」和短篇Reply

這兩個故事中的開端很類似:受君都在不經意的職場互動當中愛上攻君。職場公共空間的特性、八卦的風險和保持專業的需求等等因素,對於職場戀情本來就是很大的威脅,再加上兩個受君都困於自己是同性戀,對方是「直男」,對自己萌生的感情非但不感到高興,反而是困窘,在還沒有任何動作以前就不抱任何希望,極力逃避不去想。

我一直都覺得BL是給「不喜歡自己的人」看的羅曼史。「同性戀」這個設定在BL裡往往不代表同性戀,而是代表「跟別人(異性戀/女人)不同」的特質,而且是負面的不同。嶋總是嚷嚷著,他不像女人那般可愛,男人覺得也該(和女人)定下來了所以離開他,外川和他在一起只是浪費時間,不如快去找個老婆。這些自嘲其實也完全可以是女性的心聲。

不美麗、身材不好、不可愛、不開朗、不會撒嬌、不是男人理想中的妻子...自認不具有「可愛特質」的人,很可能就是BL完美的目標閱聽者。她們享受閱讀BL,不見得因為她們對同性戀友善(喜歡甲甲朋友跟幻想他跟男友ooxx有滿大落差的...),而是想要看到,即使是一個不具有刻板印象中可愛特質的人,也能夠得到飽滿的愛。

換句話說,讀BL的女孩子,並不是對異性戀愛沒興趣,恰好相反,隱藏自卑一面努力生活的她們,其實是需要更多的愛正因為不喜歡自己,認為別人也不會喜歡自己,所以害怕去喜歡別人,害怕喜歡上對方的自己會受傷,害怕表達感情與依賴,假裝不在乎,比常人需要更多的愛才能夠放心的撒嬌。也因此,他們想要看到不具備可愛特質的人,也能夠被愛。


聽小野田講嶋過去的外川腦中閃過嶋悲傷的側臉
「被欺負成那樣還這麼輕描淡寫啊...有點可愛...」
外川的內心OS大概是這樣吧...

另一方面,在ヨネダコウ故事中,具有強大的行動力與影響力的攻君,就是給予這樣強大愛情的理想典型。

做為課長的外川和當業務的高見,兩個攻君待人能力都很強。本來只是玩玩的外川,是在幾次聽小野田講嶋的故事後才慢慢從憐惜變成喜歡;高見則是拒絕告白之後左思右想:「我也喜歡關,但和那種喜歡是不同的,喜歡同性的朋友,怎麼會變成戀愛呢?最後是情緒被牽動,才被女同事點破他可能本來就對方有感情。

老實說這樣跌跌撞撞的心路歷程,還滿不攻的,但兩個攻君認真思索的態度卻讓他們的情感更加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外川說嶋的一切他都喜歡,越是知道的多就越喜歡;高見說女同事說他只對關溫柔,想來想去那大概就是喜歡;這些說法連不喜歡自己的人也無法抵抗。看似平淡,但的確也是一種極致的浪漫。

除了對情感的鋪陳非常有韻味以外,ヨネダコウ的分鏡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點。她很習慣在故事當中重複使用一段話、一兩個鏡頭,以回憶閃現的方式增強戲劇性,有時候甚至是將同一個場景的連續畫面拆開,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注意到的話卻會覺得後勁很強。如Reply當中,高見和關有一次去喝酒,關喝醉趴在桌上,高見趁他喝掛用手機拍了照,然後靜靜的看著關的睡臉抽煙。本來可能只是一個過場的四格畫面,在高見告白的時候,再閃現一格關問高見為何不叫醒他的畫面,讀到這裡再回去看過場那頁時,感覺就完全不同了。


Reply 當中關喝掛的場景拆成兩次敘述
左頁是講兩人常去吃飯喝酒,拍照當下是個笑點也是伏筆
但到右頁高見告白時再回憶這個事件,感覺就截然不同

最後來說一點真人版電影感想...

首先,花絮正片好看實在是比嶋的學習能力還讓人感到無言。米原非常可愛,但冷面演技不是很好,倒是飾演外川的谷口賢志非常帥!演得超嫌用力了點,但最後雪地裡的和解,口條和氣氛都掌握得很好。特別是他在花絮裡說到,他花了很多時間去想外川到底應該是怎樣的一個人,思索他為何愛喝酒,喝了酒的樣子又應該如何。他對外川這個角色的理解是,外川應該是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而他覺得對這點滿能有共鳴的。這也讓人瞭解到他是多麼用功的演員。雖然年紀大了點(1977年生的),但演得同時很到位又有自己的風格。



無法觸碰的愛真人電影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電玩巫師原作:獵魔士系列小說梗補充

因為發現還有一些小說梗想補,但是下篇文字已經爆表,實在也懶得找適合的地方加進去,自暴自棄的我就決定以條列式來補充了,想到新的小說梗就會隨時補充。


最後的願望 

The Last Wish


最後的願望是系列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的書名,同時也是最後一篇故事的篇名。內容是傑洛遇到葉尼芙的過程,如前文所說,此篇惡搞了給予主人三個願望的神燈精靈。傑洛和蒲公英在河畔放出的元素極為凶猛,重傷了蒲公英,傑洛只得就近向鎮上的法師葉尼芙求援。明明內心還OS說葉尼芙客觀上沒有特別正,但傑洛還是對這個自我又高傲的女法師神魂顛倒(不過從此以後他好像就對女法師特別沒輒...)。最後一方面因為要救葉尼芙不被精靈殺死,一方面變相告白,傑洛許了最後一個願望解放精靈,內容是希望與葉尼芙有一輩子的命運羈絆。邏輯應該是因為傑洛身為精靈的主人,精靈不能傷害他,連帶也不能傷害跟他有命運關係的人吧。

隨後在巫師三:狂獵裡,就有一個同名的任務。葉尼芙會在主線告一段落時,叫傑洛去找他開啟任務。任務內容是找到另一個很可能已經失去主人的空氣精靈,請他解開束縛葉尼芙和傑洛的命運羈絆。隨後葉尼芙會解釋她這麼做的理由,是因為想要知道和傑洛之間的感情,到底是命運導致,還是真正的愛情。

其實如果看過小說,很可能會覺得這邊有點牽強,因為小說裡葉尼芙在跟傑洛的感情裡是越陷越深的。從一開始毫不在意的擺著傑洛跟別的男人上床,也能跟「表妹」特莉絲冷靜和平共處,甚至分手之後遇到傑洛還一直強調只接受一夜情,天亮就要分開,到後來佔有欲變得非常強烈,帶著傑洛到法師年會上炫耀,還會問傑洛有沒有跟別的女人在一起,甚至對昔日好友特莉絲冷嘲熱諷。

但幾年後,走到電玩的劇情,葉尼芙鬼隱了好長一段時間,再出現時給的理由竟然是覺得傑洛跟特莉絲已經在一起,她不想打擾?傑洛還頗認真的回了「別這樣,我失憶了嘛...」只能說身為特莉絲腦殘粉的編劇也滿努力自圓其說吧,最後還給葉尼芙至少能跟特莉絲公平競爭的機會,也算是努力做到一定程度的平衡了。orz 

葉尼芙把圓盤碎片合體後就會召喚空氣元素
打倒他就可以跟葉尼芙一起看夕陽(無誤)



結束是另一個開始 

Something Ends, Something Begins


主線破台之後,在追蹤下一個任務之前,任務名稱的顯示位置會寫著「結束是另一個開始」(Something ends, something begins)。這句話是來自於系列第七本小說「湖中女王」裡,奇莉一家人與特莉絲、蒲公英和矮人們在湖畔告別時的場景。這邊很難翻譯好的中文,所以我中英文都列出來:


She lied, thought Triss. I will never see her again. I won't see her, because...Va'esse deireádh aep eigean. Something ends.
"Something ends," said Dandelion. 
"Something begins," Yarpen Zigrin finished. 
莉說謊,特莉絲心想,我永遠不會再見到她了,因為...Va'esse deireádh aep eigean,這是終結。
「這是終結。」蒲公英說。
 「也是開始。」亞平.齊格林接著說。

在遊戲的最後套用這小說引言在任務欄位,除了暗示玩家可以繼續在開放空間的巫師世界裡繼續接案探險打怪撈寶藏上妓院以外,也明顯是對原作的致敬。

只是這裡中文版的翻譯「結束是另一個開始」,就只是就遊戲裡這個情境合理的翻法,而沒有去對應到小說的原意。不過湖中女神目前沒有中文版(連英文版都要2017年才會出,我讀的好像是網友自己翻譯的版本),也不知道到時會怎麼翻。小說中這個場景的原意也很難翻成中文,應該是說一個時代的結束,同時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充滿暴力、血腥、戰亂和苦難的時代結束了,不同形式的鬥爭(政治、宗教)與表面和平則一起接棒。奇莉一家人的離去,就是象徵這個時代交替的轉捩點。

我猜把遊戲中文化的人應該也沒有看過小說,所以翻成「結束是另一個開始」也是可理解的,而且如果硬是要對應小說的話,在遊戲介面裡可能還會有點像直翻,反而怪怪的。


主線任務結束跑完各角色結局後,任務欄位會出現 
Something Ends, Something Begins


奇莉的性向


奇莉在群島上泡桑拿浴的時候,被問到對於撿到他的男孩印象如何,這時對話選項有一個是回答「其實我對女孩子比較有興趣。」這時一旁的老祖母就會回覆:「是嘛?我也是聽說愛無國界呀。」這選項其實也是來自小說的設定。

奇莉在沙漠流浪之後被捕獲,跟附近活躍的盜賊老鼠幫成員被綁在一起,後來靠著老鼠幫成員脫身,便加入他們,和其中一個短髮的女孩在一起好一陣子,直到奇莉聽到自己的替身要跟埃米爾皇帝結婚的流言,離團前往琴特拉為止。

奇莉的身上有傳奇精靈法師勞拉朵倫的血統,小說中法師會曾經就她族系錯綜雜的血緣做過說明,在遊戲裡也可以看到亞法藍把奇莉的族譜畫在洞穴牆上。因此,奇莉的體格比一般人類女性更為纖細修長,據幾個見過勞拉的精靈說,長相也有勞拉的影子,是個美人。儘管大部分人不清楚她的血統,自小顛沛流離的她通常行為也沒什麼氣質,但外貌姣好這點還是非常吸引人,因此一路上對她示好的男女不在少數。


奇莉的祖譜,奇莉的祖母凱蘭希的父母兩邊都有勞拉的血統


但命運之子同時也是個天煞孤星,只要跟奇莉有過點什麼親密一點的接觸,好像都會插 death flag。奇莉在老鼠幫裡的女友,在她面前被賞金獵人虐殺;想跟他生下救世主的精靈王,被狂獵的將軍所毒殺;就連奇莉心生好奇願意接受一夜情的對象,都還沒能對她怎樣就死在她胸膛上。青梅竹馬加爾算是其中最幸運的,奇莉在神廟就學時,加爾曾經親了她一次,後來上了戰場被砍掉一隻手,但總算還是還好端端的活到了當阿公。

從劇情看起來,奇莉應該是男女通吃的性向,而不是只對女生有興趣,因為在幾個與男性接觸的場合,她也是抱著好奇與期待的心情。小說裡,奇莉只有和老鼠幫的女友發生過關係,精靈王因為不舉,嘗試了很久始終無法和奇莉行房,所以技術上來說,奇莉一直到湖中女神結束的時候都還是處女。但從湖中女神結尾暗示奇莉對蘭斯洛有興趣看起來,在遊戲劇情中的奇莉可能已經有過性經驗。所以在離開群島時,玩家能選擇主動吻救了她的年輕人,還一副經驗老道的樣子說「讓我來教教你...」實乃修行之後的結果啊!不過是說,這一吻也是死亡之吻就是惹...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電玩巫師原作:獵魔士系列(下)

傑洛與葉尼芙分分合合

上一篇講到獵魔士系列主角傑洛嘲弄命運的態度,但他有充分的理由如此憤世嫉俗。獵魔士的身體需要經過餵毒改造,過程極度痛苦且存活率很低。與傑洛同一梯接受改造的孩子們,就只有他活了下來。傑洛因為體質特異,重複接受突變的改造,最後連頭髮都白了,但也變得比一般獵魔士要來得更強。

經過改造後的獵魔士,雖然壽命比一般人更長、體格更好、反應更快,卻也失去了生育能力。農民雖然會僱用獵魔士來除掉怪物,但一般人卻不因此將獵魔士當作英雄,傑洛走在路上都會被陌生人辱罵「怪胎」和「變種」。王宮貴族也經常誤以為獵魔士不過就是可以花錢買通的刺客。

傑洛如此的命運從生下來前就被決定,他自然無法認同「命中注定」這個概念。一旦對命運低頭,不就代表自己遭遇的一切苦難都是必然,不管怎麼選擇都無法改變自己的未來?於是傑洛始終抱著嘲弄的態度,對世間一切冷眼看待。

這種冷淡的態度也延伸到周遭的人身上。傑洛甚至可以對同行的伙伴說,如果他們受到精靈襲擊,他會為了保持中立而袖手旁觀。他這樣的態度也多次為了在口頭上堅稱中立而得罪他人。

但就如同女祭司在神廟裡所說,傑洛所堅持的正義只是他自以為的正義,這世間也沒有所謂真正的中立。傑洛口口聲聲說自己絕對中立、不傷害無辜、無法被買通,但事實上每當發生事件時,他總是第一個被捲進政治陰謀和混戰中,而且從來沒有掌握到主導權或從中得到好處,永遠只是一顆身不由己地被命運擺弄的小棋子。


傑洛的真命天女葉尼芙

在最後願望中的其中一篇故事裡,他因為預見到恐怖份子白雪公主為了逼出仇家,即將要在鎮上綁架人質來一個一個殺掉威脅對方,也顧不得跟鎮長解釋,就先下手把一票恐怖份子都給殺了。預防性的保護措施,卻讓他落得被永久驅逐的下場。

而在「情」上,傑洛也一樣地身不由己,沒有任何掌控權。和葉妮芙的愛情雖然有個童話般的開端,由傑洛向精靈許願兩人一輩子受命運羈絆作為告白,但相愛容易相處難。在這段關係中,傑洛始終不滿葉妮芙在感情裡付出太少,最後在床上留下一朵紫羅蘭離去。傑洛這個行為也可算是對命運的挑釁。倘若真的有命運羈絆這樣的事情,那麼即便他不告而別,兩人也會再度相遇吧!結果還真的走到哪都遇到欸...

一直到傑洛在海邊小鎮裡遇到女詩人「小眼睛」(電玩中的普莉希拉的原型很可能就是這個角色),他才理解葉妮芙的立場:面對愛慕自己的人,知道只要做一點點小小的犧牲就可以讓對方高興,到底是應該違逆自己的心意去討好對方呢?還是忠於自己?心高氣傲的葉妮芙並不是不愛傑洛,而是在這樣的情境中不願意為了愛情而背叛自己。


電玩裡的女吟遊詩人普利希拉,很明顯以小眼睛為原型
但遊戲中這個角色是配給了吟遊詩人蒲公英
大概是因為傑洛床伴已經太多了吧...

而與命運之子奇莉多次相遇,甚至再次經由驚奇法則重聚,不啻是一再地給質疑命運的傑洛打臉。最後他才心甘情願地將奇莉帶回獵魔士的堡壘照顧,並從此認定奇莉就是他的女兒。命運是如此奇妙,帶有精靈血統的奇莉生來一頭銀灰色頭髮,剛好跟傑洛的白髮呼應。

而這個系列中段的三部曲故事,就是亡國公主、命運之子奇莉傳奇的前半生。奇莉幼年失去父母,經歷亡國被敵軍追捕的夢魘,顛沛流離後好不容易跟傑洛重聚,由傑洛、特莉絲和葉尼芙照顧了幾年,但隨即又成為法師內鬥的犧牲品。在戰亂中慌忙傳送到荒野中的奇莉,幾度幾乎餓死,輾轉成為了盜賊,又被賞金獵人捕獲虐待,一度瀕臨死亡。好在後來為沼澤中的隱士所救,逐漸瞭解並掌握自己穿梭時空的天賦。

像是不甘讓自己筆下的英雄過得太爽似的,不管是傑洛或是奇莉,Sapkowski都不曾給予過他們任何主角的特權,雖然他們具備比一般人更強大的武力或天賦,但這些能力也同時是他們背負的十字架,是為他們帶來不幸的詛咒。特別是傑洛,在後半段故事有將近一年左右,幾乎是漫無目的的憑著夢中印象,盲目頑固地往南行,他的目的始終是要拯救奇莉,但連隊友都能看出來他的行為就這個目的來說已經不合理,只是寧願像無頭蒼蠅一般亂轉,也不願意停滯在原地什麼都不做罷了。



長大後的奇莉,臉上那道疤幾乎害她喪命

湖中女神一書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南北勢力終戰的描寫。透過一個小醫療隊的視角,Sapkowski再度發揮他酷愛的諷刺敘事風格。小組中的人物都剛好跟傑洛奇莉有淵源(而且大家都是紅髮!),有奇莉在神廟的同窗,協助傑洛調查的醫學生,還有跟傑洛有一面之緣的法師。

奇妙的是,這個小隊感情甚篤,但故事中他們從未提起傑洛或是奇莉,最後還在小隊的手術台上送走奇莉的的劍術老師獵魔士科恩。戰爭末了,在奇蹟的大逆轉後,Sapkowski卻輕描淡寫地快速交代了醫療小組每個人的死期。有的人死於意外,有的人死於任務,有人則是活了近一世紀,但每每提到恩師的名言,都偷偷拭淚。看完之後這段,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心裡的感覺,但我有種想哭的衝動。人生好無常,在小說裡也一樣,也因為這樣,即使是奇幻小說的體裁,卻讓人很真實的感慨。

紅髮醫療小隊就像是傑洛與奇莉的人生跑馬燈,但他們生活在一起,卻對彼此之間的關連渾然不知。Sapkowski有一種本事,貌似以全知的視角給予讀者看到故事全貌的感覺,但其實透過種種佈局,隱藏了許多關連性讓讀者自己去思索想像,其實世界萬物之間都是有關連的

這個點也顯露在附在故事每章末的文獻引言穿插中。很多西方小說都會做在每章前旁徵博引,原本是要以經典來帶出對內文的暗示,但是近年滿多作品的這種引言都是廢話,跟故事也不見得真的很有關連,已經逐漸變成一個流於形式的爛梗。Sapkowski引言的用法卻不是這樣,他不使用一兩句引言,而是放進一整段文字,就像是把一本書撕下一頁可以看到的篇幅。更甚者,他捏造了很多獵魔士世界裡的文獻,有編年史、回憶錄、小說、詩歌、史書等等,最多的是詩人蒲公英的回憶錄「半世紀之詩」。這些斷簡殘篇除了加強這個世界的真實感以外,也巧妙地和書中其他部分的劇情間接連結,讓人玩味再三。如果說我哪天會回去重看這套書的話,肯定就是針對章末一篇一篇的翻,來挖掘他們和劇情人物的關連性。

當然,在湖中女神的最後,所有失散的主要角色都會再度相聚,本來我想不要透露太多細節,不過寫這篇文後看完了湖中女神,決定還是要寫一下...有點難過,但因為已經先玩過遊戲,又覺得還好。

雖然在人物說明裡面有稍微補充一下劇情,但玩遊戲的人可能會還是對奇莉跟親生父親的關係感到疑惑。整個三部曲當中,奇莉的親生父親,南方的埃米爾皇帝(同時也是最後願望裡的琴特拉駙馬)為了要復興王國,但又不要讓自己曾經是琴特拉駙馬的身份曝光,用盡辦法要找到自己的女兒奇莉,並跟她生下小孩。

但這個計畫在看到奇莉本人之後,因為他無法抵抗身為親生父親的父性,而瞬間全盤放棄。然而,為了鞏固之前征服的琴特拉統治權,埃米爾在名義上仍然隱瞞自己琴特拉駙馬的身份,娶了臣子先前找來的奇莉替身。


南方皇帝埃米爾,軍事治國一流但是邏輯有點詭異
不過...不完全是壞人啦...

但戰後成立的法師會仍然沒有放棄把奇莉推上王后的計畫,還是期望她能順應成為天下之母命運的預言。她們與葉尼芙奇莉母女會晤過,決定好要讓奇莉以新的身份到北方的科維爾接近王子,成為他的愛人並透過法師會的協助爬上王座。奇莉也同意了,但要求在行前見養父一面。

這時,在利維亞一邊探訪矮人朋友們,一邊等待著葉尼芙與奇莉前來的衰人傑洛,卻遇到了暴動而且被路邊的農民用乾草叉做掉了。(喵的,這是奇幻版的楊威利嗎??Q口Q)與情敵葉尼芙邊鬥嘴邊前往利維亞的特莉絲,情急之下弄錯咒語,意外地降了滿城的冰雹,反而制住了失控的群眾,但血泊中的傑洛已經藥石罔效。明知無用還是拼了命施法要救傑洛的葉尼芙,最後也體力不支,倒在他的身邊。

但故事並沒有停在這裡。奇莉先前在沙漠中結識並且拯救過的獨角獸Ihuarraquax(奇莉暱稱為小馬兒),卻在這時候現身。這隻獨角獸在沙漠中迷路時認識了同病相憐的奇莉,並為了奇莉負傷。奇莉為了救他引出火元素的能量,差點暴走並引來了獨角獸群。後來,奇莉被囚禁在精靈世界時,小馬兒跟獨角獸群一起出現,教了奇莉如何以跳躍時空的方式脫身,後來又為了救他不要被狂獵捕獲,而跟奇莉失散。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小馬兒可說就是奇莉的分身,而獨角獸群就是大地的能量總合。奇莉在沙漠中瀕臨死亡的時候,她體內與大地能量聯繫的精靈血化身為小馬兒,代表奇莉具備靈性與力量的一面。但是奇莉/小馬兒並不瞭解自己的這一面,所以在奇莉招呼小馬兒的時候,他不肯像一般的獨角獸,把自己的頭放在少女(奇莉)的腿上。

後來,小馬兒被沙怪的毒傷到,頻死之際,奇莉試圖拯救小馬兒(精靈血的分身)而引來火元素的黑暗能量。嗅到黑暗而追來的獨角獸群,曾經一度討論要不要殺掉奇莉以絕後患,但最後的決定是不殺,因為奇莉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救小馬兒(與大地聯繫的精靈血)而引來火元素。對元素的黑暗感到恐懼的奇莉,決定拋棄法力。從此,小馬兒便隨著獨角獸群離開了,失去法力的奇莉自然也看不到小馬兒,淪為普通的盜賊。


對獨角獸來說「少女」的正確使用方式...膝枕


但在精靈世界重聚的時候,小馬兒告訴奇莉:「我現在長大了,知道該怎麼做了。」便輕柔地把自己的頭放在奇莉腿上。小馬兒與奇莉的重聚,以及小馬兒「上道」的表現,象徵著奇莉已經尋回自己的異能。小馬兒教導奇莉跳躍時空,則可解釋成為她自己領悟並學會掌握自己的能力。被狂獵追逐時,小馬兒引開追兵,也是象徵奇莉使用時空跳躍的能力脫身。

而父母死亡時,小馬兒再度出現,代表著奇莉再度試圖使用自己的力量拯救父母。但是結局卻曖昧不明地讓小馬兒引導一艘船,載著一家三口離開利維亞。這個結局與馬洛禮的亞瑟之死結局十分相似,想來應該是有刻意的成分在。

馬洛禮版的亞瑟最後是乘著船去了亞法隆谷療傷,雖然從常理判斷應該是死透了,但在敘事上保留回歸的可能。這點一般被認為是與基督死後重生的精神相近,讓讀者能夠對於英雄的歸來抱持希望,表面上看起來曖昧,但精神上卻帶有正面意義。而在獵魔士的結局裡,Sapkowski運用了一樣的手法,奇莉在次元流浪中意外踏入亞瑟王世界,這也和亞瑟式的結尾相呼應。我想大概是在故事已經說完的情況下,還是給讀者留下一些希望和想像空間吧!

故事中的斷簡殘篇和奇莉都有提到童話版的兩人結局,而奇莉講述這段故事的時候,是邊講邊掉眼淚的:


於是,獵魔士傑洛與女法師葉尼芙兩人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長長久久。 

整個湖中女神的情節,就是奇莉和蘭斯洛(少年名為加拉哈)講述的故事。在傲嬌拍打笑罵蘭斯洛的同時,奇莉感受到情竇初開的微妙滋味,便答應與蘭斯洛一同去卡美洛城堡晉見亞瑟王。奇莉心中想著:「再怎麼說,這個世界應該也是需要獵魔士的吧?」對應到最後願望當中說的,獵魔士世界三百年來的發展已經將大地破壞殆盡,小說中假想的亞瑟王世界想來應該是一個比較年輕的世界吧,一個尚還不需要迎來白色末日的世界。而離開自己世界的奇莉,到底會不會回到那個衰老的世界,並且完成自己的命運,這就完全讓讀者自己去想像...或者去玩巫師三。XD 從巫師三各種奇莉結局看起來,編劇也滿順應原作開放式的想法,沒有把奇莉的命運說死(不過對於繼承南方王位這個結局,我就覺得比較有bug)

本來在小說結尾被暗示死亡的傑洛
在遊戲系列被假定活下來發生意外失憶
特莉絲趁虛而入變成正宮直到狂獵

湖中女神的時間點後五年左右,大約就是電玩的劇情開始的時間點,除了假設傑洛與葉尼芙被救活以外,在各方面沒有太大的出入,但有個角色差異就稍大了點。葉尼芙的好友,曾經跟傑洛有一段露水姻緣的法師特莉絲,在原作中是一頭栗子色的頭髮,但在電玩中卻被改為跟傑洛母親一樣的紅髮,並且感情戲份大量提升,還為此刻意讓傑洛失憶忘了葉尼芙...=_=。特莉絲在巫師二根本就是個女主角,一開頭就跟傑洛滾床單。到了巫師三,一整段在諾維加城的特莉絲小華生劇情就算了,最後玩家竟然還可以選擇拒絕葉尼芙而跟特莉絲在北國終老的結局。再加上最近DLC的特莉絲超華麗套裝,只能說這角色有編劇滿滿的愛啊(看看隔壁葉尼芙的新套裝,跟原本的衣服沒什麼兩樣吧...)。謠傳可能會有一個北國科維爾的DLC(因為其中有一個結局是傑洛跟特莉絲在科維爾終老),我猜應該又是特莉絲女主角的劇情吧...




小說中的特莉絲,有一頭栗色頭髮
我一直覺得這張特莉絲很像 Bones 的女主角 Emily Deschanel

電玩中的特莉絲

超華麗的特莉絲新套裝

另外有一個電玩裡用的梗很值得一提,巫師三裡吃人的林中女士Crones和葉尼芙逃離戰場的預告片,有可能是來自於同一個愛爾蘭傳說,The Morrigan。Morrigan 是愛爾蘭的戰爭女神,可化身為烏鴉、狼或是牛。招牌是化身為烏鴉飛過戰場上,完全就是預告片裡葉尼芙在戰場上竄逃的場景。Morrigan 有時也是三姐妹,正與林中女士呼應。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用典...想來巫師系列的編劇文學素養應該也不i差。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電玩巫師原作:獵魔士系列(上)

一到七集小說歐版封面,最後兩本都是第七集

搭著今年五月發售巫師三:狂獵的熱潮,蓋亞出了原作小說三部曲的完結篇獵魔士:火之洗禮 (Baptism of Fire),竟然還找了能翻譯波蘭文的譯者直翻(作者Andrzej Sapkowski是波蘭人),還滿用心的。

The Witcher (電玩名稱為巫師, 小說名稱為獵魔士) 系列小說目前一共有八本,分別是:

* 短篇小說集 The Last Wish 最後的願望
* 短篇小說集 Sword of Destiny 命運之劍
* 三部曲之一 Blood of Elves 精靈血
* 三部曲之二 Time of Contempt 蔑視時代
* 三部曲之三 Baptism of Fire 火之洗禮
* 後傳 Swallow's Tower 燕子塔 (英譯 2016 出版)
* 後傳 Lady of the Lake 湖中女神 (英譯 2017 出版)
* 前傳 Season of Storm 風暴時分 (尚未有英譯消息)

前一兩年左右曾經玩巫師二到一半,那時候對於故事完全沒有認識,也沒特別找什麼資訊,後來忙起來擺著也就忘了。今年本想在巫師三出之前先把一二趕完,但玩了幾個小時第一代,實在是...有點無法消化老遊戲的節奏,就偷懶跳過了一二直接玩三,玩到一半才發現之前都沒注意到有原作...而且還是八本書的龐大陣容啊!破關後馬上刷了電子書來看。

第一本「最後的願望」是整系列最好的作品(後面也都是佳作,但相對還是這本最好),一般都認為前兩本短篇集比後面的長篇要來得傑出。這其中的原因,我認為可能是因為短篇的形式對於作者 Sapkowski 表達想法比較有利。他除了酷愛充滿諷刺的敘事風格以外,也在奇幻故事的形式上添增一些觀點獨特卻不艱澀的哲學討論,使得獵魔士士系列有別於一般空洞的奇幻動作小說,給了讀者一些驚喜與思索的機會。

在前面兩本短篇小說集當中,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一一被顛覆:白雪公主是為了復仇無差別殺人的恐怖份子;受詛咒的野獸覺得日子挺好過,解開詛咒的不是美女而是吸血鬼;美人魚以嗓音換取雙腿純粹是詩人妄想;給人三個願望的神燈精靈凶殘無比;天鵝王子只是一個被詛咒的中年地方貴族,他的妹妹求來的麻衣偏方根本沒效,一切都是誤傳...


巫師一預告片的劇情就是最後願望的第一篇,傑洛解救被詛咒公主的故事


除了短篇的另類版童話以外,在隨後的長篇故事中,Sapkowski 也很技巧地透過不同性格的角色,以不同的立場穿插交代劇情,再加上每章節末附上一些後世著作中相關的片段,除了以拼貼方式營造豐富多變的敘事風格以外,也表達一個貫穿全作的中心觀念:

所謂真相是不存在的。所有的故事在口耳與紙筆當中被傳頌的同時,被扭曲、加油添醋和竄改乃是天經地義。敘事的失真本來就是歷史不可避免的一部份。即便身為全知視角的我們這些讀者,能夠接觸到的也只有無數鏡子碎片中的映象而已。

而這種凡事非絕對的灰色視角,也延伸到其他Sapkowski試圖討論的觀念,如文明與自然的抗衡、命運、自由、以及中立等等。

在最後的願望中,每個章節後都會穿插一篇「理性的聲音」,顧名思義就是Sapkowski用來說教的篇章。背景是主角獵魔士傑洛在養傷期間和親如他母親的女祭司的對話。這些對話自然被利用來對故事篇章做講評,賦予了各個故事寓意,而使得最後願望這本小說在體裁上變得近乎寓言故事

在傑洛強調自己遵守職業道德,保持中立,只殺有害怪物,不殺人或無害者時,女祭司提起了獵魔士的歷史。從三百年前開始,就已經有獵魔士的存在,。當時山林中有許多怪物出沒,農民出門總是得全副武裝。但經過三百年的開墾,人類早已將怪物們的地盤蠶食鯨吞,昔日的威脅今日卻面臨滅絕,不得不淪為人類的戰利品,或妥協與人類共存,或躲到原始林深處。風水輪流轉,人類如今倒成了侵略者,將怪物們趕盡殺絕只是遲早的事。

女祭司略帶諷刺地說,獵魔士的參與對這個巨大的改變可說是「功不可沒」,意圖無非是提醒傑洛,他所相信和遵循的「正義」和「中立」,只是單一觀點的所見。從親近大地的祭司角度看來,人類和怪物作為資源的競爭者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系列主角:利維亞的傑洛 (Geralt of Rivia)


而「何謂命運」的命題,更是貫穿全系列的主題。這個系列一路下來,可看出Sapkowski對於「命運」這個概念的想法十分獨到。

在最後的願望中,女祭司數次想要讓自己旗下的祭師幫傑洛算命,都被傑洛拒絕,因為他不想相信也不想知道未來。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未來,不管準確與否,知道了未來的自己就會受到影響,那還不如不要知道。

在隨後與琴特拉王家三代的牽扯中,傑洛對於命運抱持的強烈未可知論和嘲弄態度,就表現得更加明確。在獵魔士世界裡有所謂驚奇法則:如果有人救了他人一命,便可要求對方擁有但還不知道擁有的東西作為報酬(通常都是出遠門時妻子才發現懷孕的小孩)。身為驚奇之子的傑洛,在公主的訂婚宴上知道了公主也是出生前就被許給未婚夫的驚奇之子,便也要求了以驚奇之子作為任務的謝禮。

傑洛看似順應命運的作法,實際上卻是非常諷刺的行為。有常識的人都能判斷,王家不會輕易把王子或公主送給幾近傭兵的獵魔士做學徒,傑洛這種要求肯定是自討苦吃。七年後傑洛到訪琴特拉時,女王也不斷明示暗示以別的小孩代替,就是不讓傑洛帶走小公主奇莉。傑洛便表達他原本就沒有帶走小公主的意思,當初的要求可說是一時興起所下的一個賭注,看所謂命運在他不配合的情況下,到底能夠發揮到什麼地步。


驚奇之子:琴特拉王國公主奇莉拉


而沒想到日後奇莉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在傑洛面前,甚至第二次成為了命運允諾給傑洛的驚奇之子。傑洛這才被不可見的巨大命運之力所懾服。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