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心靈詭計改編電影而且還是甘道夫+萬磁王伊恩麥克連主演,我自然喜孜孜地找了原作先來預習。不意外地,這部同人作品是可與達西先生的難題相提並論的傑作。在心靈詭計中,神探福爾摩斯已經高齡九十三歲,作者以三個事件的跳躍敘述深刻表現,人無論有多高的智能與理性,在面對衰老、死亡跟失去的時候,脆弱總是無法避免,但這份脆弱也正就是人性的證明。雖然讀到後半部令人感到深深地悲傷與無力,老福爾摩斯的情感轉折與表現卻十分真摯有說服力,害我哭了好幾次。
等到電影預告片出來,我迫不及待地點出來看,卻發現其中凱利太太一案做了大幅的修改,於是就更加期待會有什麼不同風貌。看完電影後,忍不住讚嘆 BBC 編劇的功力。在好萊塢一堆幼稚劇本和重拍重開機氾濫的慘境下,能看到這種比原作還要加分的改編劇本,簡直要哭惹~
原作的「心靈詭計 (A Slight Trick of Mind)」之意,其實有很多種詮釋的可能。所謂「詭計」,可以說是案件推理,也可說是回憶,甚至也可說是人性的缺陷(如思慮不周)、感性面與脆弱。書中的福爾摩斯英明一世,到老年卻孑然一身,即使是自尊極高的他,也不得不面對自己到頭來身心都還是有脆弱的一面。周遭人一一過世,就連從不迷信的他也不得不以冥想的方式來自我療癒。
比起原作來說,電影就輕鬆許多,在保留故事基調和敘述方式的原則下,悄悄地將主題置換成比較適合電影的內容。「福爾摩斯先生」這部電影,顧名思義,就是可愛傲嬌福爾摩斯老先生與伙伴們的冒險故事。
(以下會有劇透!先埋一下防雷聲明以求自保。 XD)
冥想自我治癒的福爾摩斯老先生在電影版裡可能有點突兀
兩個版本最大的差異點,當然就是管家的兒子羅傑最後的生死。原作的最後,羅傑為了保護福爾摩斯的蜂巢而被胡蜂螫死,用意在於為福爾摩斯孤獨終老的結局畫下一個完整的句點(害我差點都以為原作最後老福也要升天了...)。儘管曾經身為受人崇拜的大神探,老年的福爾摩斯也只能如凡人一般看著身邊的人遠去離世:一生的伙伴華生再婚之後兩人多年沒聯絡,偶而見面竟然話不投機;唯一個哥哥死後只捎了張便條給他,連葬禮都不辦。但這些至親早在生前就已經和他漸行漸遠,即使感受到情感的脆弱,高傲的福爾摩斯也會用慣常使用的理性阻止自己悲傷,但小男孩羅傑的死卻擊垮了他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被管家太太指控自私無情時,老福爾摩斯最後終於流著淚跪下,承認自己真心疼愛小男孩,並且為他的死感到悲傷。
管家的兒子羅傑是故事中的關鍵人物
電影版則沒有這麼做,雖然保留了老福下跪哭泣的畫面,但最後把小男孩救回來,並且讓福爾摩斯把房產留給了管家母子,皆大歡喜。這個改動雖然破壞了原作鋪陳的人性脆弱面,但也讓整個故事更適合電影表現。電影在觀賞的時候,不像小說有很多時間讓讀者自己思考和醞釀情緒,如果保留小男孩死亡的結局,張力反而會比原作弱得許多。而老福高傲外表之下的脆弱,在電影的劇情中則另外用了一些如暈倒、記不著名字等等細節,以有形的方式來取代原作中的老福內心獨白。(我看到預告片的時候就有猜到,羅傑可能在電影版裡不會死,看到他活過來的時候真的是超高興的。 XD)
另外一個改很大的地方是凱利太太案。在原作中這個案件其實超級平淡,凱利太太在電影裡那些故弄玄虛的手法,買毒藥棺材之類的,一概沒有。福爾摩斯和凱利太太唯一的接觸只有喬裝成一個不起眼的男人,和凱利太太搭訕、幫她看手相,間接鼓勵她而已。書中幾次暗示著福爾摩斯對凱利太太有超乎專業的興趣,但因為身為偵探的自傲與理性,他即使內心波濤洶湧也絕對不會出手。事後知道凱利太太自殺的時候,福爾摩斯內心即便充滿二次失去愛慕對象的鬱悶,也不曾後悔過自己的行動。
凱利太太在電影版中的形象比小說鮮活許多
電影版則對此案加油添醋了一番,凱利太太不再只是一個哭泣的人形看板,而是能夠與福爾摩斯鬥智的聰慧女性,除了佈局將自殺偽裝成殺人未遂以外,甚至主動表示對老福的興趣。天曉得如果當時福爾摩斯握住凱利太太的手,他們兩人的命運會有多麼地不同的發展?這個可能性不但合理說明福爾摩斯的隱居理由,表現出他高傲理性的外表下也有脆弱的一面,也了給觀眾無限的遐想空間,是在原作上加分的改動。另外,電影中的華生「拯救」了一蹶不振的福爾摩斯,聽取老福自白後把他在凱利案中寫成英雄來安慰他,還改編成電影。這個改動也添增了福爾摩斯進戲院看福爾摩斯的趣味。電影中的電影裡的德國女士還是同一個演員扮演的呢。
最後一個比較明顯的改點是梅田先生一線。原作當中,福爾摩斯為了取得一種他認為可以延年益壽的日本種山椒,而受日本筆友梅田的邀請遠赴日本,兩人一起搭火車到廣島尋找山椒。旅途中,福爾摩斯意識到梅田對於山椒其實並沒有興趣,只是想要知道在英國失蹤的父親,當年聽從了福爾摩斯什麼建議,才決定跟家裡斷絕往來。福爾摩斯壓根不記得有這號人物,但想了一陣子之後,決定捏造一番安慰梅田的說法,以國家機密不得洩漏所以不能討論的前提下,在深夜裡偷偷摸摸地講給梅田聽,醒來後概不承認。這段劇情在原作中,主要有兩個作用:
電影梅田由真田廣之飾演,設定比小說單純
第一是表現福爾摩斯對於青春的執念。才能與自尊都高人一等的他,面對年老時身體與大腦的衰退,比一般人要更加挫折、更不能安然接受現實,於是極力尋求各種延年益壽的方法。這種心態就跟小說面對「年老」、「脆弱」與「失去」的主題緊扣在一起。日本之旅就象徵著福爾摩斯對於青春的追求,與對年老和脆弱的最後抵抗。
第二則是以編故事安慰梅田的一景,委婉地展示福爾摩斯高傲的外表下也有溫情的一面。儘管這位大神探平日以極度理性的嚴苛角度生活和看待周遭一切,面對梅田幼年被父親拋棄的傷痛和將他當作父親替代品的執念,在床上輾轉反側無法成眠的他,最後背叛了自己「恪守事實」的理念,編造了梅田父親的傳奇冒險故事,但又為此感到不自在,於是以國家機密為由,要求梅田不可討論或與他人提起。這種傲嬌的柔軟感和老福跟小男孩羅傑之間的感情放在一起,是非常連貫的。事後,假裝沒這回事的老福,還能沾沾自喜地跟羅傑說「我只寫事實喔」。
但電影中卻把給梅田的一番謊言改在羅傑恢復後,以信件的方式呈現。這種設計無非是要讓一向恪守事實的福爾摩斯,以他第一次的虛構作品作為救贖,又或者是對大宇宙表達對於羅傑生還的感謝也不一定呢?